【大陆】上海主持人丹丹:直播承认已离职,坦言如今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旦眼前的路被堵住,不妨勇敢地换个方向,重新寻找可能。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902/5ef9b44413884fc1bf0d43bae694fe7f.jpeg
朱赤丹,曾经是上海滩家喻户晓的“丹丹学姐”,就是这样一个敢于转身的人。她告别了光鲜稳定的电台和电视台主持岗位,毅然投入到直播创业的洪流中。这种从零开始的勇气,并非人人能够拥有。
https://q7.itc.cn/images01/20250902/f28449ad147841909028d7871eb09057.jpeg
七夕之夜,本该是浪漫的时刻,却在上海一个简陋的直播间里,只有手机、补光灯和一张熟悉却略显疲惫的面庞。她对着镜头轻描淡写地说:“干了二十年主持,最后还得靠开直播糊口。”这句话既无自怨自艾,也无感伤,更多的是坦然与自嘲。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902/a78f4d1a644743acb571e53eee03941b.jpeg
二十年,从青涩到老练,她主持过音乐、综艺、健康、婚恋等不同类型的节目,几乎贯穿了几代上海观众的生活。从《东方新人》里活力四射的青春面孔,到《妈咪宝贝健康天地》里专业严谨的健康讲解,再到《相约星期六》里亲切自然的“红娘”,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她甚至主持过赈灾义演、出演电视剧、跨界广告,甚至被韩国综艺伸出橄榄枝。多栖发展的她,是真正的“活跃分子”。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902/e2f28b138bc14636820a99793426da8f.jpeg
她的主持风格最大特点就是真。访谈中善于倾听,综艺里反应敏捷,面对健康知识也能深入浅出。正因为这种真性情,她在不同年龄层观众心中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尤其是上海的叔叔阿姨们,把她当作“自家人”,每周守在电视机前,等待她的笑容与声音。
https://q2.itc.cn/images01/20250902/97ce1f59aed0454dae9af440a530ec78.jpeg
然而,时代变了。电视观众群体日渐老龄化,收视习惯被手机、短视频和直播取而代之。她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趋势,没有选择抱守旧业,而是主动跳入新的赛道。她直言,这是对未来的勇敢奔赴,而非对过去的否定。
https://q1.itc.cn/images01/20250902/b1add9578db84a4eab923be218b79a55.jpeg
离开电视台,她没有消失,而是在嘉定租下了一间70平米的小办公室,月租4000元,独自一人反复衡量后才下定决心。没有化妆师和助理,她亲自搬运快递,在闷热的地下车库和小楼之间奔波。37度的酷暑里,她满身大汗,被戏称为“狼狈女主播”,却依然乐在其中。
https://q9.itc.cn/images01/20250902/4bad03d33cac4fbba79979ca9c7e4cb6.jpeg
她选择销售农副产品和健康类商品,这与她在电视节目中积累的专业素养一脉相承。她的直播间,没有浮躁的“买买买”,更多是娓娓道来的生活交流,与老观众像朋友般聊天。正因如此,那些曾守在电视机前的阿姨妈妈们,如今依旧在评论区留言:“阿丹,以前你是电视里的朋友,现在换到手机上,我们还是来看。”这份真挚的守候,让她眼眶湿润,也成为她转型的最大动力。
https://q5.itc.cn/images01/20250902/4b7f1ffe52da4f7688b66026cf3cb397.jpeg
回头看,她的转身并非盲目,而是顺应潮流、积蓄已久的选择。她用行动证明:转型不是被迫,而是为了让自己继续发光。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902/582659792d2740319d8e8e8130fa2baf.jpeg
朱赤丹的故事,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告别,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https://q8.itc.cn/images01/20250902/913398ceec394c62b92b224cefd39a73.jpeg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