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1|回复: 0

【大陆】事实证明,48岁“出席阅兵解说”的李梓萌,早已走上另外一条大道

[复制链接]

7007

主题

1

回帖

2万

积分

精英岛民

积分
21086
发表于 前天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焕新篇章:一位新闻主播的双轨人生】

在快手平台那条引爆关注的视频里,一袭利落短发的李梓萌对着镜头笑道:\"《新闻联播》已经陪伴观众走过41个春秋,比在座许多'老铁'的年纪还要长。\"这位1977年出生的资深主持人,正以全新姿态将国家级媒体的专业内容转化为短视频时代的视听语言。2025年即将迎来48岁生日的她,用二十年如一日的专业积淀与破圈创新的勇气,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架起双向桥梁。

时光回溯至1996年,刚从中国传媒大学走出的年轻毕业生踏入中央电视台大门。从《文化报道》里娓娓道来的文物故事,到《国际时讯》中抽丝剥茧的国际局势分析,直至2007年12月正式成为《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的职业生涯如同精心编排的纪录片,每个镜头都凝聚着专业淬炼。当同龄人开始享受资历带来的从容时,她却选择在2024年摘下佩戴十二年的标志性假发,以本真形象亮相综艺舞台。节目现场那句\"原来不戴假发也能如此自在\"的感慨,配合着\"你画我猜\"游戏中绽放的灿烂笑容,让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位\"双轨行者\"的日常充满现代传媒人的典型特征:清晨提前一小时抵达演播室,在晨光中反复打磨播报语调;午后抽离新闻主播的庄重形象,化身短视频创作者,将国庆阅兵的多机位素材剪辑成\"老铁们看这个方阵的整齐度绝了\"的生动片段。两百万粉丝的账号评论区里,\"因为萌姐开始追新闻\"的留言不断刷屏,而她参与的文化类综艺《文化新说》更以15%的收视优势领跑同期节目,用新闻视角为京剧脸谱、非遗剪纸注入时代注解。

这种转型背后是深思熟虑的传播智慧。当传统新闻播报的权威性遭遇新媒体时代的亲近性需求,李梓萌开创性地将军事术语转化为\"这坦克炮管亮得能当镜子\"的生活化表达,既保持国家级媒体的公信力,又消解了年轻受众的疏离感。其成功密码在于\"专业内核的柔性表达\"——早年主持《国际时讯》时彻夜研读非洲政要资料的专注,转型《新闻联播》后写在手心的\"这条要沉\"\"那条要亮\"的播报笔记,最终都化作短视频里举重若轻的\"故事会\"。

在传媒业态剧烈变革的今天,李梓萌示范了传统媒体人最优雅的转身:不是放弃专业门槛的迎合,而是将几十年积累的新闻素养,通过用户思维重新编码。当她把方阵历史包装成年轻人偏好的叙事方式,当她在镜头前自然流露的短发取代了符号化的假发,这种\"专业为骨、亲和为表\"的传播哲学,正悄然重塑着主流媒体的年轻化表达。或许正如她账号里那条高赞评论所言:\"原来新闻可以这样有温度。\"这恰是新时代传媒人最珍贵的破壁密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9-8 02:10 , Processed in 0.08754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2025 © 欢乐岛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