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搜索
查看: 0|回复: 0

【大陆】笑果文化:用笑声拓宽生活的边界,《脱友2》为何让人上头?

[复制链接]

7289

主题

1

回帖

2万

积分

精英岛民

积分
21934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也敢涉足残疾这个领域?”这是何广智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里甩出的金句之一——一边调侃自己的前韧带断裂,一边用幽默剖开疼痛的外壳,观众在大笑中与他共情。这就是脱口秀的魅力:让生活的沉重有了可以被调侃的出口。
而在这档汇聚59组演员、腾讯视频热度破2万、预约人数超92万的节目背后,站着的正是中国脱口秀商业化与主流化的“头号玩家”——笑果文化。

1. 从“爆梗制造机”到“共鸣制造机”,笑果文化的内容方法论
如果说2017年的《吐槽大会》让公众第一次意识到“脱口秀也能上主流综艺”,那么2025年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就是笑果文化让脱口秀走进更多元受众的又一次野心之作。
节目的赛制看似简单——59组选手根据标签自由选对手——但其背后是笑果文化一贯的内容方法论:“个体经验 + 结构化表达 = 集体共鸣”。
个体经验:从消防员、新农人到电竞解说,节目邀请跨界选手,让舞台的故事不再只是段子手的自我消遣,而是“从田间到荧幕”的生活样本。
结构化表达:脱口秀演员在舞台上将零散的痛点、槽点转化为有节奏、有逻辑的“梗”,既能引发笑声,又能击中情绪。
集体共鸣:何广智的“韧带断裂”、王小利对中年女性困境的自嘲、李宇春对“裙子性别化”的回击,都是笑果文化最擅长的社会议题切口——让观众在笑声里完成对自我的投射。

                                                            一句话,笑果文化做的不是单纯的“爆梗”,而是通过梗重塑看问题的角度。
2. 头部IP与线下生态:笑果文化如何让喜剧“不止于屏幕”
笑果文化并非只依赖节目流量,它的生态更像是一个完整的喜剧产业闭环:
头部艺人IP:呼兰、何广智、贾耗等人不仅是“段子制造机”,更是品牌化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一开播就自带热度的底气。
线下剧场运营:2024年升级的“快乐共暖”品牌更是通过拼盘演出+公益联动,把喜剧带到年轻人聚集的城市新空间。
3. 年轻化与话题感:为什么笑果文化总能抓住Z世代?
对Z世代来说,脱口秀的看点不仅是“好笑”,更是“敢说”。
敢于碰触社会议题:李宇春在节目中直面“裙子性别化”的争议,用一句“裙子只是围在腰间的无腿服装”刷新了公众认知,这就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直给”。
善用互联网语境:从“生活抬杠王”何广智,到“中年牛马文学”王小利,笑果文化在内容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入网络热词和社交语境,让节目天然具备二次传播力。
共情力拉满:比起传统喜剧的“隔着舞台看表演”,笑果文化更像是和观众坐在一张桌子上,聊聊“你也经历过”的事。
这种兼具锐度与温度的表达方式,让笑果文化在喜剧赛道上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品牌调性。
4. 为什么说笑果文化是中国脱口秀商业化的标杆?
和传统小剧场单点输出的脱口秀不同,笑果文化用内容矩阵+IP运营+跨界商业,完成了脱口秀从“亚文化”到“大众文化”的跃迁:
节目化:用综艺让小众喜剧成为全民话题;
剧场化:用线下沉浸体验让喜剧成为生活方式;
品牌化:让艺人和节目都变成可以复制、扩展的商业资产。
在竞争对手还在摸索商业化模式时,笑果文化已经跑出了闭环。而这一切的底层驱动力,正是它对“笑声”的重新定义——笑不仅是情绪消费,更是一种社交货币和生活解压的方式。
笑果文化的下一步?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还在更新,呼兰、漫才兄弟等老朋友也将陆续登场,新的“名局”随时可能出现。但比节目更值得关注的,是笑果文化如何继续推动脱口秀突破边界:从综艺舞台到商业场景,从情绪价值到社会价值,它正在让喜剧成为更多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正如李诞曾说过的一句话:“喜剧的意义,是让人觉得生活值得过下去。” 笑果文化用一档又一档节目,把这句话变成了无数人生活中的小确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GMT+8, 2025-9-8 20:05 , Processed in 0.16843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2025 © 欢乐岛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